4月26日,著名纪录片导演陈晓卿、刘殊同主编,青岛出版社出版的《风味人间 香料传奇》全国首场签售会,在成都文轩BOOKS(高新店)盛大举行。
本次活动由青岛出版集团主办、新华文轩BOOKS(高新店)承办,这场以“小小籽实 大千世界”为主题的文化盛宴,吸引了数百名读者齐聚一堂,共赴一场跨越全球的“香料文明之旅”。活动现场,陈晓卿与川菜文化学者九吃、诗人兼美食作家石光华展开深度对谈,从一缕椒麻香中探寻巴蜀先民的智慧,于一勺豆瓣酱的香气中品味千年蜀地的烟火哲学。
展开剩余79%一缕香料香,半城烟火气
“成都,是香料绕不开的宝藏之地。”在陈晓卿团队《风味人间 香料传奇》新书中,便收录了《花椒 无辣不欢世界的C位》章节,将成都的花椒称作香料世界的“跳跳糖”。
在杜甫笔下天成配资,成都是“锦官城里味纷纷,半溢街香半漫云”,而被美食浸润千年的川蜀大地,可谓是香料文明“活的博物馆”。陈晓卿分享道,《风味人间 香料传奇》中关于“花椒”故事的灵感,正是来自成都巷陌间的热辣气息和火锅沸腾时升腾的香气。花椒的麻是巴蜀先民对自然的解构,豆瓣的辣是蜀地匠人对时间的驯化。这本书不仅写香料,更写成都人如何用一粒花椒、一勺豆瓣,将平凡日子过成诗。
《风味人间 香料传奇》是美食纪录片巨制《风味人间》系列的最新力作。作为全球独家官方授权图书,本书不仅是这场味蕾盛宴的纸介延续,更是对全球香料文化的深度挖掘与致敬,每种香料都被精心赋予了“人设”,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跨越时空的香气与风情。书中所描述的“香料图谱”,更以显微摄影解密风味形成的过程,让“经验之谈”化作可验证的“风味密码”,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香料如何跨越国界,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。
麻辣江湖里的文明基因
与以往签售会的形式不同,本次签售会上,陈晓卿与川菜文化学者九吃、诗人兼美食作家石光华以“香料为针,蜀地为线”,串起一部流动的“麻辣文明史”。
石光华以杜甫的“无声细下飞碎雪,有骨已剁觜春葱”切入,讲述唐宋时期蜀地饮食的精致美学:“千年前的成都人已懂得用香草提鲜、用姜葱去腥,这种对风味的极致追求,正是香料文明的基因。”九吃则以辣椒的“逆袭”为例,揭示香料传播的戏剧性:“辣椒原产南美,明末才传入中国,却在蜀地完成了‘麻辣革命’天成配资,这背后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。”陈晓卿也表示,“地域物产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,我们其实应该区别‘文化’与‘文明’,文化是与生俱来的、是在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过程中形成的,而文明则是共通的,是最大公约数。”
在与读者的分享中,石光华以汉乐府的发祥地、唐诗代表人物李白、宋词代表人物苏东坡为引,“印证”了美食为四川人民带来的智慧能量。
拓宽味蕾疆域,做有趣之人
互动环节中,读者分享自己在异乡复刻麻婆豆腐时,总缺一缕花椒的魂,看过《风味人间 香料传奇》才明白,那缺失的不仅是味道更是“舌尖上的乡愁”。
面对年轻读者“如何让传统香料文化破圈”的提问,陈晓卿以“拓宽自己味蕾的疆域,做个有趣的人”作结,引发全场共鸣:“香料是文明的信使,花椒从蜀道走向世界,辣椒从美洲传入中国,它们教会我们:真正的有趣,是敢于接纳陌生的味道,是能在麻辣酸甜中看见文明的交融。”这也是陈晓卿一直秉持的“好奇心是最好吃的东西”。
讨论麻辣,不仅是回味乡愁
《风味人间 香料传奇》中讲到,香料曾引发战争,也曾是古人身份的象征;如今,它让日子更红火,让生活有烟火色。
陈晓卿在《风味人间 香料传奇》中以香料为镜,映照出人类文明的双重性。他认为:“我们讨论麻辣,不仅是回味乡愁,更是在寻找一种超越语言的价值,人类文明也正因香料的流动而彼此交融。”自己做纪录片的初心,也是想把对食物的观察转变成对自然科学的认知,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历史和过往。
陈晓卿还回答了读者对后续纪录片的期待,《风味人间 香料传奇》之后,团队将继续书写美食背后的文明故事。在场的读者纷纷表示,这场签售会不仅是一场味觉与知识的盛宴,更是一次对成都美食文化的深情致敬,期待《风味人间 香料传奇》能带着蜀地的麻辣基因,走向更广阔的世界。
(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秀丽 通讯员 吴爱玮)
发布于:山东省惠管钱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